三者险司机责任加强新规引发新争议
假如说去年5月1日起实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颠覆了关于司机“撞了也白撞”的说法,让司机有所忌惮;那样,今年4月1日将在上海实行的新的《上海机动车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若干规定》则规定了交通事故中机动车辆没事故责任时的赔偿责任,提醒行人务必遵守交通法规:在事故中机动车辆一方假如没事故责任,损失超出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的赔偿金额低于5万元。同时该法还明确了上海将依法实行责任限额为4万元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规范。
离4月1日推行新《规定》的时间已经进入倒计阶段,在这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大家要做好太多的事情。
一方面是立法的越来越健全,如外地保单的汽车在上海出险怎么样处置仍待明确等;一方面与此同步的保险、医疗、交管部门的配套推行细节也要同步跟上。随着着“道交法”已推行近一年的背景下颁布的上海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规范,记者在走访了平安财产保险公司汽车保险部的有关核损专家后,发现由此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也浮出水面。
司机保额保费双提升?
在4月1日后市民遭遇交通事故可能面临的不同处置状况时,举了个例子——
某高速公路发生车祸司机处于无责状况,假如这起事故是在去年5月1日到今天年4月1日间发生的,那样依据“道交法”这个无责司机仍然要做出肯定赔偿,这也就是为什么司机打趣自己是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而假如这起事故发生在今年4月1日之后,那样这个无责司机最高的理赔责任不会超越5万元,其购买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则会提供保额为4万元的基本保障。
假如说,在去年5月1近日,交通事故中行人处于相对弱势,那样在去年5月1日到今天年4月1日间,司机在交通事故中成为相对弱势,而今年4月1日将来,新《规定》将在行人与司机的赔偿责任起到一个折衷分摊有哪些用途,司机的地位或有所好转。
但笔者调查下来发现,不少用户觉得区区4万保额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没办法“解渴”,开车族都了解,汽车一旦发生事故导致人伤或人死,理赔动辄就达几十万。因此4月1日后虽然有强制的三者险,不少司机为了防止我们的后顾之忧,纷纷表示宁愿多花些钱提升我们的保额,由原来最低的10万转到20万甚至50万的保额,彻底防止后顾之忧。而这也致使保险公司责任增大费率提升。因而有关专家预测4月1日后非常可能出现汽车保险保额保费“双高”的现象。
在出租车司机相对家用用户是不是享有一些“特权”的问题上,专家表示,虽然出租车司机可能因为疲劳开车等缘由出险的概率高于私家用户。但在汽车保险所受的待遇上是相同的,并没特别的打折。
以往假如一些出租车公司在保险公司集体投保,一般是由驾驶员自己支付正常的保费,而团体打折下的钱则形成互助基金内部消化。所以虽然司机从某种角度上讲是高危人群,但“法外无恩”,他们除去给自己买足保险,更要特别严格地遵守交通法规。
保险公司会成为替罪羊?
4月1日将来大家还可能面临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责司机“自告奋勇”需要承担全责。为何呢?
在无责赔偿中,司机享有些是最高限额为4万元的强制保险保障,假如按事故总损失10万计算,无责司机自己还要贴出6万元。
而若该司机买足了保险,那样他宁愿处于全责状况,完全承担10万元损失,由于这笔成本将全部由保险公司支付。
如此一来,保险公司成了交通事故赔偿责任里的替罪羊。而且保险公司要担心的还不止是4月1日未来的司机盲目顶责,交警的执法公正度,垫付规范下医院的用药状况,都将直接影响到保险企业的赔付,但偏偏保险公司在这两方面几乎都是无权进行监督的。新《规定》推出将来,的确不排除保险公司会有打落门牙肚里咽的难处。